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行业资讯

泰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力精进服务 擘画交易新局

    近年来,泰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秉持“精进服务提质效”的工作理念,持续优化服务举措,创新交易模式,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转型升级,为各类交易主体提供全方位、高标准的服务体验,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泰安特色的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新路径。

    一、‌筑规范根基,构建阳光交易新生态

    多措并举规范服务,严把交易场所“接触关”,做实现场服务“精细活”,念好进场行为“紧箍咒”,全方位筑牢规范交易根基。一是规范场所设置。将开标区、评标区、服务区进行物理隔离,开辟专家通道,设置专家专用电梯,减少交易主体近距离接触可能产生的“作暗示”“打招呼”等问题;二是规范现场服务。实行“定岗不定人”的轮岗制度,提高交易现场见证服务质效。做好进入现场“四张表”登记,明晰主体责任,2025年已登记进场交易项目572场次。编制9类评标系统操作流程图,规范专家评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规范进场行为。实行主体分类识别管理,使各交易参与方身份一目了然,规范工作现场主体行为。张贴评标专家“十应当”“十不得”提示图板,播放“镜鉴”双教育视频,以警示教育规范进场人员行为。定期通报专家不良行为,有力震慑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交易秩序。实施中介机构“信者惠”行动,运行“中介代理评价”模块,健全信用评价机制,该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广并入选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案例。

    二、拓区域合作打造协同发展新范式

    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大局,以合作共赢之姿,拓区域合作版图,在资源要素跨区域高效配置中彰显责任担当。一是省内率先实现市域内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审全覆盖。2024年政府采购推行市域内“1+N”远程异地评审,2025年在“1+N”常态化评审基础上,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全面实行“市域远程+独立分散”评审模式,打破了传统固定地域及场所评标的弊端,有效降低了评标专家廉政风险;二是实施“天涯若比邻”行动。加大援藏力度,以专家资源共享为纽带,让优质资源跨越山海赋能边疆。设置专用“援藏远程评标室”,配备先进硬件设备,制定周密保障方案,对专家签到、音视频见证、现场管理、系统支持等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援藏项目规范化、常态化开展,截至2025年6月,已完成援藏项目105个。

    三、创服务模式,构建精准赋能新格局

    聚焦关键领域,强化服务举措,以智能手段重构服务流程,以精准服务赋能交易主体,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提质增效。一是高效办成“一件事”。发布第一批公共资源交易“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其中“无感智能办成事”3项、“一次不跑办成事”4项、“只跑一次办成事”5项,明确交易类型、事项名称、所需材料、办理流程、服务时限等内容,事项办理平均减少提供材料2.8份、用时缩短1.5个工作日,有效实现高频面广“一件事”高效办理;二是做好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开展“施肥到根”系列行动,明确服务专员,完善重点项目全流程服务保障机制,实行台账管理,为重点项目提供限时办结、一次告知、7*24小时全时在线、一项目一方案等服务,助力重点项目建设再提速。2025年已服务重点项目(标段)21个,交易金额14.07亿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