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行业资讯

泰安举办公共资源交易政府开放日活动 揭秘“阳光交易”全流程

    829日,泰安市发改委邀请一批特殊“考官”——20余位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单位代表、代理机构代表、企业和专家代表,走进2025年公共资源交易政府开放日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和面对面交流,共同见证公共资源交易的阳光运行与规范提升。


    作为连接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关键纽带,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行效能直接关系到营商环境的优化和市场活力的释放。活动现场,代表们从服务窗口到“不见面”开标厅,从全封闭评标区到电子见证平台,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开标区与评标区秩序井然、规范严谨,“数据中心3.0”大屏实时跳动着交易动态,电子见证系统对每一个环节全程留痕、实时监督。代表们不仅观摩了整个交易流程的规范运作,也更加深入了解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优化服务、防范风险、提升效能方面的创新实践。

    泰安市政协委员杨华文在观摩后深有感触:“全流程电子化带来的便利和优势实实在在,不见面开标既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又提高了开标效率和公正性,专家抽取系统严格保密、科学规范,确保了评标的随机与专业。这些都让我们对评标结果更加信服,也增强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信心。”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推动公共资源交易规范高效运行、优化招投标助力营商环境提质升级等内容等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透明化和规范化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为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阳光之下,交易无忧。近年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以数字化、标准化、智慧化为抓手,不断擦亮“阳光交易、规范高效”的服务品牌。2024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标段)5184个,总交易额达752.93亿元,节约资金25.02亿元。

    “数智赋能”正在重塑公共资源交易的形态。泰安市打造的“慧交易”移动端,实现业务“一指可办”、数据“一屏可见”;推出无接触式“畅联”服务,既保障了交易安全,也提升了公平性,走在了全省前列。在政府采购领域,“框架协议”采购模式的创新推行,不仅大幅节约了财政资金,更提升了集采规范性和效率。2024年以来,全市共完成集采项目81个,节约资金1802.8万元,节约率达11.43%

    区域协作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泰安市已与17个省(区、市)的188个地区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累计开展远程异地评标3400余场,并创新推出的政府采购“1+N”评审模式,率先实现全市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审全覆盖,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企业获得感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通过电子交易系统优化,泰安市实现投标保证金“一键秒退”,今年以来已完成退款540笔,释放企业资金占压3341.98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与此同时,“智慧监督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围标串标等行为进行自动预警,筑牢公平交易“防火墙”。在服务重点项目方面,泰安市开展“施肥到根2.0”行动,量身定制服务保障机制,已服务重点项目(标段)161个,推动项目建设全面提速。

    一场开放日活动,不仅打开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幕后”,更搭建了政府与群众、企业之间的“连心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发改部门指导协调作用,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监管,健全完善制度规则、深入推进数智化技术应用、加快构建立体监管体系,进一步破除交易壁垒、提升交易质效、规范市场秩序,努力打造更加阳光、规范、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为泰安市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