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行业资讯

美国政府采购改革——效率、权力与制度

咖啡杯里的权力革命:历史循环的隐喻

20世纪80年代,一家名为“政府监督项目”的民间组织因揭露了美国联邦政府采购中7622美元的咖啡机、640美元的马桶座圈和435美元的锤子一炮而红。如此“天价采购”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后,立刻成为政府管理存在严重缺陷的标志性事件。美国公众和国会一片哗然,对里根政府构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作为回应,里根总统于1985年组建了一个由惠普联合创始人、前国防部副部长戴维·帕卡德领导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并催生了美国《1986年国防采购改革法》。其核心逻辑是,简化采购流程、引入商业惯例,减少繁文缛节、增加竞争、鼓励采购现有商品而非定制、赋予采购人更大权力与责任……这场以政府采购为先导的改革,此后继续扩大为波及全球的政府改革浪潮——新公共管理运动。其核心理念是用商业规则改造官僚系统,主要思想包括精简政府职能;强调结果和绩效而非过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如合同外包、公私合营);授予管理者更大自主权。

40年后,又见咖啡!2024年,美国海军采购文件中再现1280美元的耐热咖啡杯(市价仅50美元),供应商凭借十年垄断合同维持暴利。2024年8月,科技巨头、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在一次直播中建议成立独立委员会监督政府开支。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将其纳入政策议程,二人迅速结成政治联盟。2025年1月21日,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签署行政命令,依据《美国法典》第5章第3161节设立以马斯克为负责人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将其定位为总统行政办公室下属的临时机构,旨在“瓦解官僚机构、削减冗余开支、重组联邦机构”。具体目标包括:财政紧缩,计划首阶段削减5000亿美元预算,最终目标节省2万亿美元,重点为政府的“浪费性支出”;机构精简,提议将联邦机构的数量从428个压缩至99个,通过整合职能重叠部门减少行政冗余;技术现代化,引入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工具优化政府采购流程;透明化改革,建立公开数据库(如“荒唐支出排行榜”)吸引公众监督,承诺所有行动及数据实时在线披露。

天价+咖啡+商业巨头+共和党总统。从帕卡德到马斯克,历史的剧本是否会重复上演,还是会出现新的剧情?2025年6月初,马斯克与特朗普反目成仇。两人24小时的隔空骂战令支持者们瞠目结舌。笔者此时想到了彼得·蒂尔在《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一书之中的断言——“垄断不是商业病症,而是成功企业的本质”。当技术寡头将垄断逻辑从商业领域移植到公共治理,其追求的究竟是政府效能提升,还是公共权力的私营化垄断?当少数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它们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优势来控制市场,甚至干预公共政策的制定。这种情况下,技术不再是一种服务于公众的工具,而成为一种新的权力来源,对公共领域造成不可预测的冲击。

三角关系的重构:技术、资本与权力的炼金术

DOGE改革的深层动力,源于技术革命重构的“权力炼金术”。这一变革的理论根基可追溯至国际政治经济学家苏珊·斯特兰奇在《国家与市场》中提出的结构性权力理论。她颠覆了传统对权力的狭隘认知——把权力等同于军事威慑或经济制裁的“联系性权力”观,转而揭示现代国家真正的力量,源自对全球政治经济结构的无形塑造。这种结构性权力如同4条血管般深度渗透文明肌理:在安全结构中,卫星监控与网络战技术取代传统武力,成为秩序控制的隐形武器;在生产结构里,芯片光刻精度与AI专利标准重构国际分工链条;在金融结构层面,加密货币与区块链技术正重写资本流动规则;在知识结构领域,大模型训练数据的垄断正催生新型“认知霸权”。科学技术如同黄金纽带贯穿这四大结构,推动权力从民族国家向科技巨头、算法平台等非国家行为体扩散,使当代权力呈现“隐性化”与“网络化”的质变。

理解美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技术集权革命,需回溯美国经济与权力中心的两次历史性转移。

19世纪南北战争的硝烟启动了第一次权力迁移的步伐。当南方的棉花帝国(战前占全美出口额67%)随奴隶制崩塌,北方工业集团借战争需求强势崛起。五大湖区的钢铁洪流吞噬了旧秩序:匹兹堡钢厂每日喷吐的烟尘相当于曼哈顿体积的1.5倍,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轨道如钢铁血管般延伸24万公里。政治霸权随之固化——1865年至1900年间8任总统皆出自北方州,格兰特内阁中工业资本家占比高达61%。这时期的权力本质是可见的物理征服:联邦政府的权力边界随着钢筋、水泥的生产向北挺进。

20世纪末的阳光西移则见证着第二次权力迁移的历程——铁锈带的衰败与硅谷的勃兴。匹兹堡的高炉在全球化浪潮中冷却,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的芯片却点燃了新文明之火。1995年,互联网商业化引爆西进革命,至2023年加州地区生产总值(Region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达3.8万亿美元,若该州独立可位列世界第五经济体。硅谷核心区每平方公里聚集927名博士研发人员,吸纳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53.7%;微软Azure雷德蒙德数据中心托管北约41%非作战类军事数据;SpaceX的其博卡奇卡基地星舰试射单日液态甲烷峰值消耗1200吨,相当于休斯顿市民用燃气日均消耗量的12.2%……2013年,政治学家伊恩·布雷默在《外交政策》中发出警示:“当谷歌比中央情报局更了解开罗的社会运动时,权力已完成转移。”10年后,面对DOGE改革的现实,他在《科技暴政的崛起》演讲中进一步断言:“当科技巨头既掌控情报能力又操纵政策工具时,民主的根基将被釜底抽薪。”

精英阶层从未放弃对权力的追逐。从帕卡德参与里根总统的特别顾问委员会从而奠定硅谷参政传统,到扎克伯格2017年横跨30州的“倾听之旅”,再到马斯克与特朗普的结盟,本质上都是技术资本尝试重塑政治秩序的实验。硅谷今日的政治突围是经济权力西移后的必然诉求。

历史仅仅是表面相似,但绝非简单重复。笔者试图通过表1破解硅谷三代企业家从政的权力密码。马斯克的行动标志着技术乌托邦的升级迭代:它扬弃了早期“代码即法律”的天真幻想,转而通过三大权力密码深度介入现实政治。这种策略既非对理想的背叛,亦非庸俗的权力交易,而是技术精英在认识到政治系统的复杂性后,选择以红州私人资本承接公共职能为杠杆撬动变革。与此同时,特朗普代表的铁锈带民粹主义,将去工业化创伤转化为“美国优先”的政治货币。两者看似意识形态对立,却在权力再生产中达成共谋:马斯克需要将社会矛盾从“技术替代劳工”转向文化战争议题;特朗普则依赖前者的数字工具重建话语权,并以放松监管、税收优惠与政府采购订单作为交易筹码。这场联盟印证了温纳的洞见——技术从未脱离政治选择,所谓“乌托邦”不过是资本对权力真空的再填充。从19世纪钢铁、水泥大亨通过《保护美国货法》绑定国家机器,到今日算法寡头以数据垄断重构政治秩序,权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自我延续的宿命从未改变。

 

深入分析马斯克与特朗普的矛盾,笔者认为马斯克能够容忍政府停止对特斯拉的税收优惠,但难以接受特朗普撤回其盟友出任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提名,继而引发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失去政府采购订单。这是因为SpaceX的卫星情报网所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是马斯克三大权力密码之一。其余两大权力密码,则分别是作为意识形态传播利器的X平台(马斯克旗下的社交平台),以及能够撬动政策资源的联邦采购政策工具。

剑指权力密码的联邦政府采购改革

关于DOGE所推进的美国联邦政府采购改革的内容,笔者已在《DOGE改革下美国联邦政府采购的治理实验》一文中有详细描述。改革措施聚焦五大维度:预算规模压缩累计达1.1万亿美元(日均削减10亿美元),重点取消闲置设施租赁与多元化采购合同(初期节省4.2亿美元),科研经费缩减37%;AI深度整合体现于联邦支付系统历史数据分析模型降低合同成本18%,生成式工具GSAi〔DOGE为GSA(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美国总务管理局)开发的一款政务聊天机器人〕自动化处理85%标准化合同(年处理量42万份),区块链资金追踪覆盖2300亿美元采购款;社会经济职能剥离表现为正式废止7类社会政策条款(含少数族裔优先与环保认证);组织机构向技术精英转型,采购团队平均年龄降至31岁(技术背景占比89%),美国国际开发署裁员1200人;监管范式颠覆包括废除1200项联邦法规,动态采购系统自动淘汰报价偏离历史均值±15%的投标,电子逆向拍卖降低通用设备成本22%。

透过表面现象,上述改革的实质是以技术赋能为核心,通过系统性重构联邦采购体系实现权力转移。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其一,数据资本化。GSAi分析国防合同发现洛克希德·马丁报价虚高17%~24%,以此胁迫其开放F-35生产线数据换取“可信供应商”认证,实现23亿美元利润转移,将公共数据转化为资本议价工具。其二,算法政治化。采购系统设置35%权重的“本土创新系数”使特斯拉订单占比升至78%,“风险溢价参数”动态调整导致非裔企业中标率下降52%,代码规则在毫秒级决策中架空传统制衡。其三,技术武器化。星链终端对签署“美国制造”的州提供20Gbps宽带,而对抗议城市实施网络降速,使近地轨道基础设施成为政策执行工具。由此,斯特兰奇的四大权力结构在技术的裹挟下发生了畸变,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安全结构私有化,SpaceX星盾系统承接90%美军低轨侦察任务,但操作权限脱离国会监督;生产结构黑箱化,GSAi拒绝公开供应商评分模型,国会雇佣第三方破解发现本土企业异常加权;金融结构算法化,FedNow系统(美联储开发的全年无休的即时支付系统)因历史歧视数据导致非裔社区医院到账延迟率超白人区130%;知识结构垄断化,DOGE采购的GPT-6政务版刻意剔除批判文献,生成“去监管化”结论概率达92%。

以上异化印证了布雷默“科技暴政”预警——当技术寡头掌握了联邦采购政策工具时,3项权力密码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马斯克在科技、传媒与政治领域的复合影响力矩阵:SpaceX的卫星网络构建起覆盖全球的信息天网,掌握着数字时代的战略资源;X平台则通过算法与舆论引导,塑造着庞大用户群体的价值取向;联邦采购政策工具更赋予其深度介入国家战略项目的通道。

帕卡德的改革依赖市场竞争制衡权力,而DOGE通过算法黑箱构建新型数字专制。技术赋权的终极悖论在此显现:效率提升的代价是民主机制的衰微,拆除该架构可能导致政府停摆,维持则需承受权力空洞化的代价。面对来势汹汹的技术新势力,代表传统权力格局的建制派是否会坐以待毙?

制度困局:宪政秩序与技术寡头的生死博弈

一、DOGE改革所面临的挑战

DOGE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已超越普通政策辩论范畴,直指美国宪政秩序的根基,在法律合规性、政治和社会共识层面爆发了严重冲突。

在法律合规性方面,呈现出三重撕裂:

第一重,权力私有化的制度反噬。运作机制合法性危机成为首要焦点。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院在国家财政联盟诉DOGE案中认定,DOGE的“临时咨询机构”身份,与其实际行使的预算裁减权存在根本冲突——司法部法律顾问办公室备忘录显示,DOGE单方面终止12个机构采购职能的行为,涉嫌违反《国会预算法》第302条关于“拨款权专属国会”的宪法原则。

第二重,数据私有化陷阱进一步激化矛盾。当DOGE拒绝国会调取GSAi算法源代码,声称其属于SpaceX商业机密时,实质上将公共决策体系封装进私人技术黑箱。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调查发现,采购系统中3.7万家中小企业的数据被强制接入SpaceX云计算平台,这违反了《数据隐私法》第44章关于政府数据本地化存储的强制性规定。

第三重,马斯克的双重角色构成史上最尖锐的利益冲突。司法审查显示:DOGE成立后,SpaceX获得的联邦合同激增237%,其中1280万美元的“星舰通信模块”采购未经招标。更严峻的是,其星链终端对路易斯安那州抗议城市的网络进行降速,暴露出技术基础设施被用于政治报复的风险。

在政治层面,DOGE的改革遭遇三股传统力量的反扑:

第一股力量是立法分支的角力。2025年3月,美国众议院以218∶210通过《DOGE权力限制法案》(H.R.2281),要求该部门预算调整须经拨款委员会批准。然而,该法案遭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两次阻挠未能推进。在此僵局下,美国卫生部230亿美元的医疗设备采购因数据异常流标。GSA承认提供了过期认证文件。美国国会调查发现,传统官僚系统与DOGE存在深刻对立——司法部已起诉37名GSA员工蓄意违反数据规范。该案暴露出技术改革正在遭遇体系性抵抗。

第二股力量是利益集团的反制。军工复合体支持DOGE废除成本审查条款,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开游说保留“可信供应商”制度。但教师工会与医疗协会发动全国罢工,抗议教育设备采购延迟导致37%的学区开学受阻。耐人寻味的是,科技行业内部同样分裂:亚马逊支持AI采购改革,却联合微软起诉DOGE偏袒SpaceX。

第三股力量则是DOGE领导层的内斗。内斗显露技术精英治理的脆弱。DOGE内部“算法至上派”与“现实妥协派”就监管尺度爆发冲突。2025年3月泄密文件显示,马斯克强行删除GSAi中的“中小企业保护模块”,引发7名技术主管联名辞职。当技术理想遭遇政治现实,硅谷的“颠覆式创新”神话正在破灭。

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当民主根基发生腐蚀性裂变,支撑国家正常运转的社会共识则开始崩塌。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民意版图沿阶级与地域剧烈分化。调查显示:家庭年收入20万美元以上的群体对DOGE支持率达68%,盛赞其终结“官僚懒政”;年收入5万美元以下群体反对率飙升至79%,密歇根州汽车工人举着“算法不会饿肚子”标语,抗议医保采购削减。

其次,联邦与地方的对抗升级为宪法危机。加州通过《反DOGE法案》,禁止本州企业提供算法采购服务;得克萨斯州则立法要求联邦采购数据本地存储。当21个州的检察长联合起诉DOGE侵犯州权时,美国联邦制遭遇自内战以来最严峻的挑战。此刻的博弈已成为两种治理哲学的终极对决:

技术寡头的致命诱惑在于以“效率”之名解构民主制衡。当DOGE的加密服务器存储着不可审计的算法、马斯克的加密钱包掌控卫星操控密码时,杰斐逊笔下的“民众政府”正退化为硅谷董事会的治理外包。

传统权力的反击困境则源于系统性捆绑。当技术寡头既制定规则又执行规则时,《联邦党人文集》设计的制衡机制将沦为数字废墟。这印证了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的当代警示:“数字效率主义正在谋杀民主——它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政府必须首先是民意的容器,而非数据的管道。”

二、对于博弈结局的分析

这场世纪博弈的终局将会如何?这场制度张力下的改革试验的结果是拯救还是幻灭?笔者从3个维度进行分析。

首先,政治周期的钟摆效应。美国特有的政党轮替机制正深度侵蚀DOGE的存续基础。若2026年政权更迭,则DOGE或将留下短期效率遗产:因技术工具已嵌入操作流程,则AI采购提升15%~20%效率与缩短30%采购周期的改革成果可能延续;但会发生中期政策坍缩:中小企业采购份额将发生剧烈波动(参照克林顿时期撤销里根采购改革引发的市场混乱);最终导致长期制度性瓦解,因为缺乏政府采购领域立法锚定的改革,或如奥巴马医保改革般随政党轮替而蒸发。

美国共和党推崇的“技术优化小政府”与美国民主党坚持的“监管公平”理念存在根本冲突。这印证了布鲁金斯学会的模拟预测:DOGE模式存活周期不超过8年——恰好是美国政治钟摆的振幅。

其次,变革路径的哲学悖论。从人类历史来看,改革的路径主要有两种:渐进改革与激烈变革。渐进式策略强调循序渐进,通过试点项目、专家委员会、公众讨论等方式逐步推进,以确保政策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减少剧烈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例如,罗斯福新政在总统执政时期通过多年累积性的改革,1933年通过《紧急银行法》,与后续14部立法共同构成的渐进框架,逐步重塑了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方式,证明制度性变革需超越选举周期。

相比之下,DOGE的实验是一种激烈变革,它依靠行政命令和技术手段快速推进政府采购流程再造。这种方式具有以下优势:短期内见效快,能因绕过传统官僚体系而减少冗长的立法和协商过程,通过技术驱动带来高效执行力。然而,激烈变革的弊端同样突出:政治与法律阻力巨大、对社会冲击较大、长期可持续性存疑。

最后,治理主体的权力迁移。DOGE的命运已成为测度数字时代治理韧性的标尺。表2对比了不同治理主体的主要主张、核心使命及理论基础。

 

这场博弈的实质,是两种时间尺度的残酷碰撞:硅谷时间以“敏捷开发”迭代政府,将公民视为系统用户,用A/B测试替代民主协商;费城时间以1787年宪法精神守护分权制衡,视国家为“正义共识的古老机器”。但当我们目睹SpaceX火箭撕裂卡纳维拉尔角夜空时,当GSAi的算法在毫秒间裁定千亿合同归属时,一个声音正在星链信号中震颤:当效率成为绝对信仰,民主是否终将成为祭坛上的牺牲?答案不在博卡奇卡的烈焰中,而在国会山与硅谷的这场生死博弈里——那里正试图用21世纪的代码,重写18世纪的宪章。

DOGE的改革若成功,将证明技术能在5年内完成官僚体系30年的进化;若失败,则重申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第70篇的警告,“效率不可牺牲制衡”。当算法开始重写《联邦采购条例》,始终要铭记:政府不是硅谷的Beta〔软件开发版本迭代中的一个关键阶段,通常处于Alpha版(内部测试版)之后、Release版(正式版)之前〕版软件,而是承载人类正义共识的古老机器。其现代化进程,终究要在代码的效率逻辑与宪法的价值框架间寻找黄金分割点。

全球启示:技术治理的中国答卷

我们既要拥抱技术之火,更要警惕颠覆之沸。中国能否走出第三条道路?答案或许藏在我们对“机心”的警醒与对“人心”的坚守之中。中国的智慧与挑战,反映了中国在技术进步与制度变革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国家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变革之路。

在深圳,政务云采购要求核心硬件国产化率100%并向监管开放算法源码,筑起抵御“数字殖民”的技术主权屏障,这种硬约束凸显数字主权的当代价值。

在雄安,AI采购平台实现成本降幅18.7%。与此同时,《河北雄安新区条例》为亿元级项目设置人大听证程序。实践中,人工委员会曾否决AI推荐的钢筋供应商,改选残疾人福利企业,彰显人机共治的制度韧性。

在杭州,公民代表(如外卖员、菜贩)通过政府确立的协商机制,参与公共服务采购算法伦理审议。当骑手提议增加保温箱低温测试参数,技术标准便在生活智慧中完成民主进化。

“治大国若烹小鲜”,先贤箴言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意:技术之火需烈、公平之味需稳、民主之沸需控。我们的核心逻辑十分清晰:算法可提效,但公平需共识;技术可赋能,但主权不容交易。

结语:重构技术时代的治理契约

从7622美元的咖啡机到1280美元的咖啡杯,帕卡德的改革因坚持“竞争保障公平”而载入史册;马斯克的实验会否因“垄断吞噬公权”走向幻灭?答案取决于美国能否在技术狂奔中重拾制度韧性。美国政府采购改革的世纪博弈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没有制衡的技术赋权,终将沦为权力寡头的炼金术。当DOGE用算法解构官僚体系时,我们更需要一场“21世纪启蒙运动”——其核心命题是:如何在技术巨轮下守护人的尊严,在效率迷思中重建制度的温度?

我们需要审视技术在公共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制度约束来确保技术的进步能够真正服务于公众。此刻,站在文明岔路口,我们需要的不是非此即彼的抉择,而是东西智慧的共酿。让科罗拉多河的技术奔流,遇见长江三峡的制度闸门;让加纳的电子荒漠,浸润合肥共识的雨露——唯此方能在算法世纪,守护人之为人的尊严与光芒。当未来史学家书写21世纪治理革命时,政府采购+AI的改革会是警示碑还是里程碑?答案就在此刻——在我们的思考与行动之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