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行业资讯

如何看待中标供应商拒绝履行合同的情况?货源不足是否能成为其拒绝履约的正当理由?

中标供应商与采购人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后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既是对其投标响应内容的具体落实,也是采购人实现采购目的的关键步骤,更是中标供应商诚实守信的体现。政府采购活动不同于普通的商事交易行为,采购参加人均应秉持诚实信用的态度参与该活动,为采购合同的全面履行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中标供应商拒绝履行合同义务,需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政府采购实务中,中标供应商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常见的理由有:一是合同签订后发现如果按照合同约定履约,将导致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因而宁愿拒绝履行合同;二是中标供应商因生产厂商拒绝供货、相关产品已停产或市场行情变化等原因,无法履行采购合同;三是因发生了不可抗力导致中标供应商可以预见不能履行合同而放弃签订合同。前两个理由不得作为中标供应商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正当理由。 

关于中标供应商拒绝履行合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在合同履行期间明确拒绝履行合同,主要理由为无法获得合同标的货源或者无法正常生产合同标的等;二是无正当理由拖延合同履约时间。 

关于中标供应商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认定,财政部门主要考察中标供应商在合同履行期间是否存在不可抗力因素且有证据证明确系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其他情形。 

供应商在参与投标时乃至在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时,相对于采购人以及其他潜在供应商而言,对其所投产品(中标产品)的知悉、掌控情况均具有信息优势,如是否有货源(中标人是代理商),是否能生产(中标人是生产商),其在参与采购活动中也应当充分预见履行合同对应的商业风险、提前做好履行合同义务的准备工作。如果中标供应商在合同履行阶段以其无货源渠道、生产厂商拒绝供货等因素作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理由,则不能作为免除其法律责任的事由。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附件: